GMobileSync

Google前天发布了Google Sync,用于手机等移动设备与Google Calendar或Contacts进行同步。试用了一下,还是比较好用的,性能很不错。

可是这一利好消息却让另一件本来有点得意洋洋的事变得有点郁闷,唉,生不逢时啊。故事是这样的:

最近事情比较多,所以打算用Google Calendar来合理安排日程,于是希望找一个同步Google Calendar与Windows Mobile Pocket Outlook的软件。找了一圈,免费的软件和服务还真是不多,不过在CodePlex上有叫个GMobileSync的小软件倒是比较符合我的需求。下载试用一下,天哪,把我的日历搞得一团糟,该添的被删了、删了的又被加上了、所有的日程还都给我加上了几个小时的偏移量、农历日历被同步成每天一次的全天事件%!@#$

看在它是GPL的份上,自己来修改一下吧,下载了一份代码,虽然写得一团糟,但看起来并不太难,三下五除二把BUG修复,加上一些自己要用的功能。

有收获更要有奉献,申请成为这个项目的开发人员吧,看上去这个项目已经沉睡很久了,如果真的已经死掉了,就我自己在Google Code上另起个炉灶好了。不过在我即将动手之际,项目的负责人同意我成为GMobileSync的开发人员了。于是很积极的把修复的Bug和新加的功能提交,然后跟项目负责人商量产品版本发布计划,发完邮件等回复……

然后故事就讲完了,Google发布了Google Sync。

好吧,为了让我的劳动没有白费,在得到上级领导同意新版本发布前先出个Private Build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试用,下载地址:

http://www.freemindworld.com/GMobileSync/GMobileSync_1.3.7_rc.cab

为了尽可能适用多用机器,这个cab是在Windows Mobile 5 Smartphone SDK下编译打包的,所以可以适用所有Windows Mobile 5/6的Smartphone或PocketPC用户。

至少,它比Google Sync多一个功能:支持一个帐户下多个日历。Google Sync只能同步用户的主日历。

敝帚自珍,近期还会继续维护GMobileSync项目。下一步计划完善多日历和多帐号(包括Google Apps)支持,这个可以看成是GMobileSync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要解决目前性能差、流量大的问题。GMobileSync用的是Google Data API实现的,而Google Sync是用了ActiveSync或OpenSync协议,显然后者会更适合这个任务,也许可以学习过来用用。

关注2009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继续维持传统,第五次写名为关注xxxx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Blog。前几篇在:2005 2006 2007 2008

也许是最近一年中发生的变化比较多,也许是这一年中精力更多的分散到了其它的方面,也许是因为收集新年音乐会全集的目标已经告一个段落,对于2009的新年音乐会,我的关注程度并没有非常的高。虽然今天有关新年音乐会的消息跟去年相比晚放出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但我也没有太多的感觉到,一直到上周Josef Kitty在我的Blog上留言告诉我今年的曲目安排,我才突然的意识到,新的一年又快要来到,一年一次的期待也进在眼前了。

2009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将由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指挥,这是他首次执棒维也纳新年音乐会。2006-2009,四年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邀请了三位新的指挥家,每一位指挥家都给这个传统的音乐盛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曲目单更是别具特色:

上半场:

1. Johann Strauss II, Ouverture zu Eine Nacht in Venedig – 威尼斯之夜序曲

2. Johann Strauss II, Marchen aus dem Orient Walzer, op.444 – 东方童话圆舞曲

3. Johann Strauss II, Annen-Polka, op.117 – 安娜波尔卡

4. Johann Strauss II, Schnellpost-Polka, op. 159 – 特快邮件波尔卡

5. Johann Strauss II, Rosen aus dem Suden Walzer, op.388 – 南国玫瑰圆舞曲

6. Johann Strauss II, Freikugeln Polka schnell, op.326 – 魔术子弹快速波尔卡

下半场:

1. Johann Strauss II, Ouverture Zigeunerbaron – 吉普赛男爵序曲

2. Johann Strauss II, Einzugsmarsch Zigeunerbaron – 吉普赛男爵入城式进行曲

3. Johann Strauss II, Schatz-Walzer, op.418 – 珍宝圆舞曲

4. Joseph Hellmesberger jun., Valse espagnole – 西班牙圆舞曲

5. Johann Strauss I, Zampa-Galopp, op.62 – 赞帕加洛普

6. Johann Strauss II, Alexandrinen-Polka, op.198 – 亚历山德里娜波尔卡

7. Johann Strauss II, Unter Donner und Blitz Polka schnell, op.324 – 电闪雷鸣快速波尔卡

8. Joseph Strauss, Spharenklange Walzer, op.235 – 天体乐声圆舞曲

9. Johann Strauss II, Eljen a Magyar! Polka schnell, op.332 – 匈牙利万岁快速波尔卡

10 Joseph Haydn, Symphony No.45 in F sharp minor ‘Farewell’ – 第45号交响曲–告别–终曲

加演曲目:

1. Johann Strauss II, So angstlich sind wir nicht!, op. 413 – 我们决不畏惧波尔卡

2. Johann Strauss II, An der schönen blauen Donau, Walzer, op. 314 –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3. Johann Strauss I, Radetzky-Marsch, op. 228 – 拉德茨基进行曲

熟悉新年音乐会的朋友一定会被这份曲目单中的海顿的第45号交响曲扎到眼睛,这恐怕是交响曲第一次登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舞台。不过正像2006年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所以演奏了费加罗的婚礼序曲一样,2009年是海顿逝世200周年,在音乐会的最后演奏这首Farewell还是别有一番风味的。作为全世界关注程度较高的一场音乐会,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不但是施特劳斯家族音乐的使者,更承担着作为奥地利音乐文化以至于人类音乐文明的使者的责任。

除了海顿的交响曲以外,2009年的新年音乐会还出现了5首首次在新年音乐会上演出的曲目(曲目单中标上*号的那些)。在听众喜闻乐见的曲目中插入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新曲,正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能得以日久弥新的重要法宝。

对于那些已经烂熟于心的经典曲目,相必今年乐团和指挥也是卯足了劲,一点也没有给人以“炒冷饭”的不良印象。很多都是十多年都没有演奏过的,加演曲目的op.413更是继洛林·马泽尔1986年演出以后,23年未曾再次出现的曲目。对于那些近几年才出现过的曲目,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就像“天体乐声”,以前的每次演出都可以算是艺术之上的艺术,相信巴伦博依姆也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实力,再次挑战经典、创造历史。

下半场开头的两首带有“吉普赛”字眼的曲子也是让人有一点小小的惊奇,更不要说下半场第三首珍宝圆舞曲其实也是同样选自吉普赛男爵这部轻歌剧,难道指挥家想塑造一个“吉普赛之夜”?呵呵。嗯……等等,我有点不太严密,考虑到时差的因素,虽然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在我们这里的晚上直播,就当地时间来说,应该是在早上。希望这两首“吉普赛”不会太为难到央视的翻译人员,央视一度把这两首曲子给混淆了,都给翻译“吉普赛男爵序曲”,如果你有2006年央视的直播录象的话,字幕和解说上的错误是相当明显。

如果说op.314和op.228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传统的话,每年在演出中加入一些小小的噱头,也已经成为每年新年音乐会一个新的传统了。今年可以加入噱头的也曲目也不在少数,除了海顿的交响曲、91年加入过噱头的魔弹,加演的快速波尔卡应该也是活跃气氛的大好机会。

2007年开始,CCTV把音乐会的直播从2套经济频道搬到了覆盖面较低的音乐频道,这一突然的举动让不少乐迷朋友度过了一个失望元旦之夜。如今大家已经习惯了音乐频道直播的现实,也习惯了央视逐年下降的转播水准,倒开始担心起来会不会哪一年央视就停止转播这场音乐盛会。还好目前有小道消息说,央视已经签下了接下来4年的转播合同,基本上可以放心了。

今年的CD继续由Decca出版,看看CD封面吧。相比去年的而言,虽然今年的设计又有点回归2002-2004年DG的公式化设计了,我还是比较喜欢今年的设计,希望录音效果也能让人满意。

CD封面

CD封面

Some Photos of That Day

Some Photos of That Day

Some Photos of That Day

很多事,很简单,但要坚持很长时间比较难。

迄今为止我坚持活了26年,说难也易。学会尊重生命,享受生活。

P.S. 有关本文中的图片,请自行搜索Jamie Livingston寻找答案。

SSH是个好东西

曾经写过SSH隧道的妙用,今天才意识到SSH隧道远不止用来“翻墙”这一个用处,很多常见的应用都可以通过SSH来实现。

比如,SVN的svn+ssh协议,CVS的ext连接模式,rsync的-e参数,这些都可以通过SSH隧道来实现在远程主机上的操作,它们不需要远程主机启动相应的服务或打开相应的端口,唯一的要求就是远程主机可以正常的ssh登录,它们就可以正常的工作。具体的操作不赘述了,很简单,自己man一下就好。

想到这个问题的原因如下:

目前我用的Blog系统是用GNU Emacs和Muse加上一点简单的ASP自己搭建的,所有的文章页面都是在本地生成好后上传上到服务器上,所以需要写Blog时,就一定得用我自己的电脑,进入Linux,打开Emacs才可能完成。如果电脑不在身边或当时正在运行Windows就无法进行Blog创作,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写Blog的积极性,很多时候有想法,却因为环境不Ready就没有写下来,等热情过去了也就放弃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需要把Blog的创作环境放到一个随时可以访问到的地方。网上有很多公共的SSH环境(比如Unix-Center提供的环境),但如果把创作环境放到这些环境中时,数据与本地的同步就会是一个问题。想到用rsync/CVS/SVN等方式来管理,但通常SSH主机又不提供这些服务。这种情况下,直接通过SSH隧道来使用rsync/SVN/CVS就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了。

本文就是通过SSH到我在Unix-Center主机上新搭建的Blog创作平台上撰写的,跟以前一样,还是写完后运行脚本直接上传到网页空间,只不过还要记得在写完后在必要的时候与本地做一次rsync的同步。下一步的目标是确保在手机上也可以发文章,这个可能要麻烦一点,因为手机上虽然能SSH,但SSH后的操作还是很不方便的,所以有必要专门开放一个接口可以直接通过Web的方式进行文章发布,功能不用很强,够用就好。

有些朋友会问,为何要这么麻烦?在Web空间里随便装一个WordPress之类的Blog系统不就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方便的用了么?嗯……确实是这样,可是这世上有些人就是喜欢没事乱折腾。

2008中国软件技术英雄会上海站流水帐

由于日程安排的原因,没能参加4月份的英雄会,这一次上海站的活动又一次收到邀请,加上正好这一周要回家,算是有点顺路,就决定参加一下。跟去年一样,回来记流水帐。

出发前,在英雄会网站和论坛上有幸遇到同去参会的校友Delphiscn和C/C++版网友流浪的布布,与布布相约5日同去参会。

一大早坐上D401前住上海,下车后迅速换乘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前住位于上海体育馆站边上的华亭宾馆,在绕了一个小圈进入会议场地后,正好迟到了5分钟,跟预算要花的时间完全一致,看来今天的行程很顺利。当然,也跟预想中的一样,会议并没有准时开始。在签名板上留下大名,随后进入会场。

会场的布置风格与2007年的英雄会基本一致,唯一多出来的是两个会场短信互动平台的投影,Delphiscn帮我们找的座位不错,在会场的中间,在Ivar Jacobson的后面。

之所以决定来参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想听听Ivar Jacobson的报告。在韩磊的激情开场和蒋涛的开场欢迎辞后,Ivar和孟岩就上台开始演讲,孟岩的主要任务是帮Ivar做翻译。Ivar报告的题目是”Be Smart!”,中文翻译成“明智-软件开发新趋势”。实话说,这个报告并没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原因是很多的内容乍一听都觉得是非常的平淡无奇,不过实际上,所谓“大师”很多时间也就是能把一般人注意不到的平时遇到的事情系统总结出来。CSDN承诺放要在网站上的PPT文档似乎还没有兑现(Update: 在孟岩的Blog上找到了,真隐蔽啊),所以就以本人用相机“盗版”的PPT内容来总结一下这个报告的主要内容吧。

  • 什么是明智?

明智不等于聪明,common sense是明智的一个必要条件,明智=“敏捷”(大伙儿都知道这个词吧,就是Agile)+ 在特定的时候做最正确的事情。

  • 明智 vs 不明智

People: 不明智:用工具、流程去代替人的价值。明智:重视人的价值;

Project: 不明智:瀑布模型。明智:框架系统+更多功能=完整的系统;

Requirement: 不明智:试图从一开始就确定整个需求。明智:原型系统、可扩展的架构。

Architecture: 不明智:两种极端(无架构,过度设计)。明智:关注原型,持续重构。

Test: 不明智:想完以后再测。明智:Whatever you do you are not done until you have verified that you did what you wanted to do。

Documentation: 不明智:过度强调文档。明智:只写以后会有人读的文档。

Process: 不明智:只用用过的方法。明智:用最合适的方法。

  • 如何才能变得明智?

持续学习与经验积累。各领域的最佳实践。不要抛弃你己有的东西,从它们开始,寻找不合适的地方,一点点改进。

任何人都可以变得明智!

Ivar的报告实在是不错的,但由于会议没有准时开始,留给Ivar的演讲时间就非常的有限,而很多听众在英语语言上的障碍和东方人腼腆的作风,也让Ivar觉得自己的演讲失去了几分乐趣。于是报告也就在听众们的意犹未尽中结束了。

跳过几个过耳云烟的半广告式演讲,接下来还是看看本次英雄会的新玩意:电梯演讲。所谓电梯演讲,就是要求演讲者在5分钟内介绍自己的创意,争取获得VC的支持。这就像要在坐电梯时要给领导汇报工作情况一下,需要演讲者能在有限的时间中表达最重要的内容。

站内搜索更智能 – 关键词的SNS:一种通过搜索关键词推知用户所想要搜索内容的技术。比如,搜索“美国游泳 金牌”,就会提示是不是要搜索“菲尔普斯”。演讲语速过快,演示较失败。没有讲出技术最鲜明的特点来。

音乐八宝盒:一个音乐分享和推荐的平台没讲跟现有类似服务的区别和特色,没讲清楚功能。很多人为他担扰版权问题。

印客:一个个性化设计和分享的平台。演讲中提出了一个产品->制作->分享->感动->产品,这样一个正反馈理念。其中的“感动”一词小感动了我一下,所以印象很深刻。但对大多数听众来说,他这个演讲完全没有讲清楚他到底在做什么东西-_-

贝多,基于位置的移动社交网络:标题很清楚的讲明了它的内容,还不错,听完后有兴趣再进一步去体验一下。

帕拉巫-3D社交与创作平台:非常cool的演示,如果跟我个人的领域相关,我一定会兴趣再去深入看一下。

叽歪网:不错的Flash demo。嗯……具体的后面再说。

开源商业化服务平台vifir.com最多专家参与的IT在线教育平台-ITCAST.NET等:我想说,这些话题出现时,是一天中人最犯困的时候。

VC嘉宾和主持人对演讲做了点评,有些关键的点还是值得学习的,有人总结了,还不错,我不写了。

曾经的新东方的老师张宏岩的演讲,纯粹是广告,虽然里面一些观点是不错的,总结的一些IT人士需要的英语技能也很系统。难怪现场有朋友发表了这样的叽歪

老妈给了我两百块让我来学技术,我却在听英语招生。

孟岩下午的“以指数方法分析技术发展趋势”的演讲有点意思,CSDN的指数报告也一直在这里低调发布着。

还有三个论坛:网络英雄论坛,CTO论坛和创业论坛,形式跟去年一样。听的时候有些许感悟,听完了也就忘得差不多了。

来说说“叽歪”。叽歪在现场设置的短信互动大屏幕显然引吸了众多的眼球,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体验和使用这样的一个平台。去年是Twitter在互联网兴盛起来的一年,更是中国国产Twitter模仿者兴起的一年,饭否叽歪滔滔Komoo……以至于校内、海内、豆瓣等等网站都提供了相伤的服务。要从中获取利益、要能够长期的生存,恐怕还是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出现新的运营模式。叽歪与CSDN的合作和互动大屏幕这一创新的功能,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现场观众们的反应就可以体现出这一点:

叽歪是今天最大的赢家!

请问管理员,有没有办法把饭否上发过的消息导入叽歪?

这个大屏幕不错,以后公司开年会可以用,请问叽歪如何收费?

我也来发一条消息试试!

除了与观众的互动,叽歪的大屏幕也成了观众对会议上各个主题质量高低评价的最明显见证。当演讲的主题吸引人时,在大屏幕上叽歪的人寥寥无几;当演讲不精彩时,叽歪大屏幕就成了一个公共大聊天室。

总体评价一下这次英雄会,给它的打分是Meet Expectation。跟以前一样,它不能算是一个技术大会,倒更像是一个厂商的宣传会,叽歪的大屏幕也进一步助长了广告的风气,同时这也是一个伯乐和千里马共赢的场所。提几点建议,发发牢骚:

1. 跟去年一样,提问等互动环节太少。没有提供一个社区英雄直接面对面交流的渠道,很多互相熟悉ID的网友同在一个会议室却因为互不认识谁也找不到谁。

2. 叽歪大屏幕很好,但不应该只朝向观众,更应该朝向台上演讲者,让他们直接看到观众的反馈并可以互动起来。这一点很多人通过大屏幕提出,但CSDN没有随机应变的提供一个方式来实现这个不错的建议。

3. 会务筹备细节不到位,很多人花了门票钱入场参会却因为座位不够只能站在后面听讲、没有提供笔来填写反馈表、午餐厅分散在多处却没有提醒参会者,时间控制不够好等等。

PS. China-pub在会场内75折现场卖书,有些书还不错。偶买了件印有Baby GNU和Tux合影的T恤,价钱便宜,品质一般,希望它能经得起几次洗涤。

孟岩与Ivar Jacobson

孟岩与Ivar Jacobson

蒋涛致开幕辞

蒋涛致开幕辞

签名板

签名板

会场

会场

会场

会场

CTO论坛

CTO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