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年好

2011年,我做了这些事:

– 写了11篇博客

博客空间总访问量28625 PageView(Google Analytics数据),比去年上涨70%。首页、折腾O2 Jogglercalibre常见问题SSH隧道这几个页面的PV占总PV的50%。博客的RSS订阅数超过了170(以Google Webmaster Tool数据),比去年上涨70%。

虽然今年把博客搬到了每个月要花近$20的Linode VPS,而以前用的主页空间一年也不只过这个价格,但是高投入并没有激发出更高的创作热情,2011写的文章的数量和质量似乎都不如2010年。

除了博客,继续经营我的饭否,2011年全年发饭否消息230条。暂时仍不会考虑迁移去新浪微博,我目前把新浪微博当成是搜索引擎用,有时需要查一些热门消息时会使用它的搜索功能。

– 完成2011年的计划

感谢好友BG4KKS的大力支持,去年提出来的要完成一次卫星通联实验的愿望得以实现。虽然由于中国自己的业余通信卫星希望一号(HO-68)故障,没能如愿以偿的通过它完成通联,而只能借助其它国外的业余通信卫星,但至少算是体验了卫星通联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如果以后有机会,可以再进行更多的卫星通联。

– 自由软件相关

2011年,没有参与更多的自由软件项目,只是对以前一些老的项目进行了少量的改进和进行维护。因为工作需要,给Apache Solr写了几个补丁,不过还没有机会把它们回馈到社区中去。

南京Linux用户组创始人田华一起激活了从成立开始就一直沉寂的南京Linux用户组(NJLUG),在各位热心组员的一起努力下,成功的组织和参与了包括Ubuntu 11.04 Release Party南京邮电大学站在内的6次月度活动。如今,我和田华都已经离开了南京,希望NJLUG可以继续健康的成长。

– 旅游

梅花山一日游美国加州几日游乌镇两日游,泰山临沂三日游,西安两日游。

南京市区19高校徒步一日游,单日连续徒步行程52.374km,耗时10小时08分,创造了迄今为止的个人记录。

– 铁路相关

除了在京沪高铁开通当日在南京南站迎接了一下京沪高铁首发G1次列车并在四天后地铁族论坛版聚时体验了南京南-滁州区间,基本上没有参与别的铁路运转活动。

作为一个爱好铁路和轨道交通的人,我不得不说,2011年的中国铁路发生了太多令人感到遗憾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那些众所周知的新闻热点。甚至京沪高铁开通这样铁路迷所热情关注的事情,也因为各种遗憾而显得不是那么的激动人心。当然,遗憾之外,也有一些细微的变化让人感到欣慰。继续期待中国铁路有一天可以走出这样阴影,迎来新一轮的辉煌。

展望2012年:

2011年的最后一个月,我离开了南京这座让我非常留恋的城市。南京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座城市,而是保存我最多珍贵记忆和经历的地方。但是人总是要向前看,选择来到杭州,是为了一种新的生活,一份新的工作,一种段新的经历。我习惯了南京的古朴和内涵,也正在发现着杭州的精致和内秀。

新的生活、新的工作都给我带来了新的挑战,今年的新年目标也还是整个“没有鸭梨”的吧:我一直认为,要快速的融入一个城市、熟悉一个城市,坐公交车和徒步是最有效的两个方式。来到杭州,我也希望能够以暴走的形式去更多的发现这个城市的优美细节,体会深藏于城市角落的点点滴滴。所以今年的一个目标就是在杭州打破去年单日52公里的徒步记录,并且希望能打破的稍微多一点。以上次的经历而言,徒步到45公里以上时就会感觉每一步都走得很绝望了,所以这个目标还是有点挑战的。

今年的新的工作会让我接触到一新些的技术、一些新的想法,也希望能有更多新的收获,并把它们在我的博客上分享给大家。希望今年可以做到月均2篇以上的博客更新量,嗯,当然,数字不重要,要有内容。

时间管理GTD利器 – Doit.im

工作和生活中常常会有很多琐事,稍不留神就会忘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记录和管理这些事情,但是很多时候,由于采用的方法不是非常的有效,导致得不到很好的效果。

当我发现时间管理成为常常困扰自己的一个问题后,我尝试过各种方式:用Post-it记录事情贴在显示器上,用Outlook/Google Calendar管理日程,用Google Task管理任务,用Remember the milk提醒要做的事情……各种方法和工具各有利弊,最终,迷失在工具中了……

GTD是英文Getting Things Done的缩写,是由David Allen提出的一种行为管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和常见的一些时间管理的方法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让一个人把头脑中的想到的各种事情直接记录下来,并把它们遗忘掉,让大脑不要被太多的“需要完成”的事情所困扰,而是关注在正在完成的任务上,提高工作的效率。GTD的具体的方法论和原理,在David的《搞定1:无压工作的艺术》一书中有着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再具体介绍了。按我的理解,GTD本身只是一种方法论,在实践中,每个人还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慢慢形成适合自己的具体方法。

对于我来说,要成功的实施GTD,一个好的工具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曾经迷失在工具中,但倒也是从中总结出自己对GTD工具的两个基本的需求:

  • 轻量级的任务记录:当添加一个新的任务时,必须足够轻量级,不然我会因为操作烦琐而放弃。
  • 跨平台的支持和同步:电脑和手机间必须具有良好的同步能力,我不可能时时背着电脑去记录或查看我的Task。

这两条看似基本的需求秒杀了上面我所有用过的工具,虽然网上也有流传各种的用Gmail或者EverNote之类的工具来实施GTD的方法,但是它们很多用起来都感觉不是很得心应手,并常常是操作成本太高。

偶然的机会让我了解到了Doit.im这个专门为实施GTD设计的任务管理平台,相比一般的任务管理工具,它具有这些特点:

  • 遵循GTD原则的设计
  • 支持各种平台并在它们之间同步:Web版,Android版,iPad/iPod/iPhone版,Windows版等。抱歉,官方没有BlackBerry和Palm的版本。
  • 免费
  • 有公开API,只要有需求就很适合折腾
  • 可以同步到Google Calendar。任务和日程其实是两种有关系但并不太一样的东西,所以同步到Google Calendar的功能曾经很让我困惑。后来才明白,当Doit.im专注于做“任务”的时候,这样可以把日程管理的需求无缝的转换到可以把它做的更好的Google Calendar中,扬长避短,很聪明。
Doit.im的Android版应用程序主界面(图片来自Doit.im博客)

Doit.im的Android版应用程序主界面(图片来自Doit.im博客)

试用了它的网页版和Andorid版后,非常满意,完全满足我对“轻量级”的需求:在手机上创建一个新任务只需要点一下屏幕,大部分情况下一行文字就可以定义清楚这个任务,不需要填一个复杂的表单。

有了“收集”的步骤,对于GTD方法中的“处理”、“计划”、“回顾”这些需要较多操作的步骤,虽然Doit.im的手机客户端也提供了不错的功能,但我还是更倾向于在电脑上网页版来完成。对于“行动”步骤,则大部分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去完成,通过手机上的桌面Widget,可以很方便的查看任务的清单并从中找到需要下一步执行的任务。

从9月初开始试用Doit.im到现在正好是3个月时间过去了,虽然我还只是使用doit.im所提供的强大的功能中的一部分,但我已经觉得GTD的方法和这个GTD工具有效的帮助我提高了对很多事情的执行力,“贵人多忘事”的问题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所以强烈推荐对时间或任务管理有需求的朋友试用Doit.im。

当然,Doit.im的有些功能和客户端软件给人的体验还并不是很完美的,它们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曾经有幸与Doit.im的创始人聊过Doit.im未来的方向,感觉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即便就是在我试用的这短短三个月时间中,Doit.im也发布了不少新的东西,跟随一个自己喜欢的产品一起成长,是一个不错的感觉 :)

关注2012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继续维持传统,第八次写名为关注xxxx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Blog。前几篇在: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根据某网站的小道消息,2012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CD将由SONY出版,该网站还公布了CD曲目--也就等于公布了音乐会的演出曲目。

01 Johann Strauss II & Josef Strauss – Vaterländischer Marsch – 祖国进行曲

02 Johann Strauss II – Rathaus-Ball-Tänze; Walzer; op. 438 – 市政厅舞会圆舞曲

03 Johann Strauss II – Entweder – oder!; Polka schnell; op. 403 – 无论或者快速波尔卡

04 Johann Strauss II – Tritsch-Tratsch-Polka; Polka schnell; op. 214 – 闲聊快速波尔卡

05 Carl Michael Ziehrer – Vienna Burghers; Walzer; op. 419 – 维也维的市民圆舞曲

06 Johann Strauss II – Albion-Polka; op. 102 – 阿比昂波尔卡

07 Josef Strauss – Jockey-Polka; op. 278 – 骑手波尔卡

08 Joseph Hellmesberger jun. – Danse diabolique – 魔鬼音程之舞

09 Josef Strauss – Künstler-Gruss; Polka francaise; op. 274 – 艺术家的致意法兰西波尔卡

10 Johann Strauss II – Freut euch des Lebens; Walzer; op. 340 – 享受生活圆舞曲

11 Johann Strauss I – Sperl-Galopp; op. 42 – 麻雀加洛普

12 Hans Christian Lumbye – Copenhagen Steam Railway Gallop – 哥本哈根的蒸汽机车加洛普

13 Josef Strauss – Feuerfest!; Polka francaise; op. 269 – 打铁法兰西波尔卡

14 Eduard Strauss – Carmen-Quadrille; op. 134 – 卡门四对舞曲

15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 Panorama from Sleeping Beauty – 情景,选自芭蕾组曲《睡美人》

16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 Waltz from Sleeping Beauty – 圆舞曲,选自芭蕾组曲《睡美人》

17 Johann Strauss II & Josef Strauss – Pizzicato-Polka – 拨弦波尔卡

18 Johann Strauss II – Persischer Marsch; op. 289 – 波斯进行曲

19 Josef Strauss – Brennende Liebe; Polka Mazur; op. 129 – 燃烧的爱玛祖卡波尔卡

20 Josef Strauss – Delirien; Waltz; op. 212 – 谵妄圆舞曲

21 Johann Strauss II – Unter Donner und Blitz; Polka schnell; op. 324 – 电闪雷鸣快速波尔卡

22 Johann Strauss II – Tik-Tak; Polka schnell; op. 365 – 提塔快速波尔卡

23 Johann Strauss II – An der schönen blauen Donau; Walzer; op. 314 –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24 Johann Strauss I – Radetzky-Marsch; op. 228 – 拉德茨基进行曲

2012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指挥:马里斯·杨松斯

2012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指挥:马里斯·杨松斯

亮点之一:24首!担任2012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指挥的拉脱维亚指挥家马里斯·杨松斯(Mariss Jansons)刷新了他在2006年首次登台维也纳新年音会时创造的曲目数量记录。这么多的曲子算是可以把双CD的空间足够有效的利用了,只祝愿买到音乐会站票的观众可以坚持到最后的精彩。在24首乐曲中,跟近几年的音乐会一样,其中有6首是首次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演出。不过除了柴可夫斯基的两首外,其它四首都被安排在了上半场,所以整个下半场就颇有全场炒冷饭的嫌疑。

亮点之二:柴可夫斯基。亲,真的没看错,是柴可夫斯基。最近几年新年音乐会每年都会推出一首施特劳斯家族以外作曲家的作品,通常是选择有纪念性的年份,比如2006年莫扎特诞辰250周年时推出了他的费加罗的婚礼序曲。2012年这个年份与柴可夫斯基“非亲非故”,不知道为什么会选择了他的圆舞曲作品。虽然施氏家族是圆舞曲家族,但从风格上来说,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的风格与柴可夫斯基的风格还是有着不少差别的,这一点相信在欣赏音乐会时就能体会到。

亮点之三:维也纳童声合唱团。2012年是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成立514周年,相信孩子们会像1988、1998、2002年那样为大家带来天籁之声。在这一届音乐会中,他们会演出经典曲目闲聊波尔卡和打铁法兰西波尔卡。

亮点之四:2001年新年音乐会上,哈农库特别出新裁的把拉德茨基进行曲的慢速无掌声原始版本做为开场曲演出,与结尾的有观众掌声伴奏的拉德茨基进行曲遥相呼应。2012年的开场进行曲祖国进行曲中大段了采用了拉德茨基进行曲的旋律,而且据说市政厅舞会圆舞曲中也包含了一些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旋律,这样的话,就是开头两首和结尾两首遥相呼应了,很有意思。

指挥扬松斯在2006年新年音乐会上充满热情和欢乐的演出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2012年是他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20周年纪念,期待这场音乐会能延续精彩的记忆。

Rubik’s 360解法

去年去美国的时候给自己买了个玩具,LEGO的Mindstorm NXT 2.0机器人,可惜一年半时间下来发现自己的设计能力有点玩不转这种高科技的玩具。今年去美国时无意间在超市看到有正版的Rubik’s魔方卖,比国内便宜,没有买魔方,但它倒让我想起了另一个玩具--Rubik’s 360,最终在Amazon上找到了它,买了下来。Rubik’s 360在国内也有山寨版的卖,价格不到正版的1/10,品质如何不知道,不过正版的做工倒是确实很让我失望……

Rubik’s 360是魔方之父Ernő Rubik在发明魔方25年后发布的一个新玩具,它由三个透明的同心圆球组成,球与球之间以两根45度角相交的轴连接,最里面的球上有一个圆孔,中间的球上有两个圆孔,并且两个球上都各安装有一个重锤,在正常情况下保持圆孔朝上。玩具的目标就是把最里面的球中的六颗彩色珠子,通过两层球上的圆孔,移动到外层球表面上对应颜色的凸起中。在球体上还安装有两个控制钮,可以用来打开或关闭外层球上凸起的大门,这样就可以在把一个珠子移动到凸起中后,把门关上,防止珠子从里面再掉出来。

玩具的关键点在于:由于重锤的存在,圆孔总是朝上,所以就很难让珠子从圆孔中”掉出来“,到达外层球体。反倒是好不容易把珠子移到外层后,只要一不小心,就会重新从小孔中掉回内层球体中。

这个玩具有个很简单的解法,Shake-Shake,也就是把整个球乱摇,总有一定的可能性可以把珠子从内层球体摇到外面来。只不过这个解法就是完全靠运气了,就算你摇上20分钟,也没人能保证能不能成功摇出一个来。

其实Rubik’s 360跟Rubik’s Magic(魔板)很相似,只有一个步骤很关键,一旦学会了这个步骤,这个玩具就被破解了,也就不好玩了。这跟魔方很不一样,魔方的变化情况要多得多,对于每一个状态,都可以有很多不同解法。

所以,如果你对Rubik’s 360有兴趣,在往下看本文前,最好先自己玩一玩。下面的内容会把玩具的魅力破坏一大半,本文是为想立即知道这个玩具解法的人准备的。好,现在你已经被警告过了。

Rubik's Magic和Rubik's 360

Rubik's Magic和Rubik's 360

首先定义一些名词。从内到外三个球体分别叫作内球、中球和外球。外球上的拼接缝把外球分为两个半球,一个半球上是蓝白绿三色凸起,叫BUUG,另一个半球上是红橙黄三色凸起,叫ROY。我把两个控制旋钮处在一上一下的位置、它们连成的直线垂直于地面时的状态称为是竖着的,当这条直接平行于地面时,称为是横着的。

不难发现,当玩具是横着的时候,内球和中球的重锤会同时指向地心方向。当玩具是竖着的时候,内球的重锤通常会指向侧下方而中球的重锤会指向水平方向。

第一步:如果把球横过来,并让其中一个旋钮正朝向自己,慢慢把球朝外转动90度,就可以把球竖起来(朝向自己的旋钮朝上了)。请注意观察这个过程:内球和中球的重锤会分别朝两个方向离开地心方向的位置。

看清楚这一点后,重新再操作一次:先把球横过来,然后慢慢把它竖起来,到快接近竖直的时候(朝向自己的旋钮接近朝上,微微偏向自己一点,不完全朝上的原因是那时中球可能会带着内球开始乱转了),先静止一下,然后继续沿相同的方向流畅、稳定并迅速的转动180度。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确保两个重锤各自沿之前的运动方向继续向两边分离。当完成这次转动后,你就可以看到,内球的孔已经不再是朝上了,而是朝向了水平方向,与中球的重锤到达一样的位置。至此,最关键的一步就完成了。

第二步:适当转动Rubik’s 360,就可以让内球的孔基本朝下,这时就可以轻松的把内球中的某个珠子赶到内球与中球的夹层中了。到了这里,你需要牢记的一点是不可以再把Rubik’s 360完全横过来了,除非你希望珠子重新掉回内球去。

第三步:保持一个适当的倾斜角度,轻轻晃动Rubik’s 360,就可以让内球和中球夹层中珠子在夹层里运动起来,并最终卡到中球与外球相连的孔中。这个过程中,如果你的角度选择不合适,或者珠子在夹层中运动速度过快,或者你不小心把整个玩具完全横过来了,都会导致珠子掉回内球,前功尽弃。

第四步:当珠子卡到外球与中球之间后,剩下的工作就比较简单了,让你希望珠子进入的凸起朝向斜上方(具体角度请自行摸索,不难,但讲不清),然后用旋钮开门,把珠子晃进凸起,关门。

还遗留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有关颜色的。蓝白绿三色的珠子只应该进入BUUG半球,红橙黄三色珠子则只应该进入ROY半球,不然最后它们就不能回到颜色与它们相符的凸起中。做完第二步后,基本上就决定了你正在操作的珠子会进入BUUG半球还是ROY半球,如果进错了半球,基本上就没有搞头了,只好它让掉回内球,重新操作。在我的Rubik’s 360上,做第三步时,珠子总是会倾向于往某一个方向运动(虽然我总觉得应该两个方向的概率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预测从内球中掉出来的珠子会进入到哪一个半球中,所以在把珠子从内球赶到中球夹层时,可以有意识的选择合适的颜色的珠子。或者当剩下的珠子只有某个半球的颜色时,就应该在第一步时就选择正确的半球朝向自己,才能保证后面珠子可以进入正确半球。这个也请大家自己摸索一下吧,反正只有两种可能性,规律很好找。

好吧,我想我已经尽力用文字去解说整个过程了,不知道能不能对不会玩的朋友有所帮助。大家也可以参考以下资料(包括一些视频)来研究这个玩具。中国大陆用户访问会有些困难,但我也没有办法……

Rubik’s官方指南,有视频解说和原理动画,个人认为完全看不懂:http://www.rubiks.com/solving-center/solve_rubiks_puzzles.php

一个第三方的博客介绍技巧的,有说明和视频,跟我的方法比较接近,可以参考一下:http://rubix360.blogspot.com

成功完成首次卫星通联试验

在今年的辞旧迎新博文《2011新年好》中,我提出了今年希望能完成的一个愿望,就是能够进行一次卫星通联试验。眼看一年时间过去大半,在计划就要搁浅的时候,向来瞬间执行力超强的好友BG4KKS以迅雷不急掩耳盗铃儿响叮当的速度购入了一根UV双段的八木天线,促成了这次试验。

2007年,南京三中的同学们曾经与国际空间站(ISS)的宇航员进行过一次十分钟的天地对话,这次活动前后花费了2年半的准备时间外加经费16万元,这无疑会让人觉得卫星通信试验是一件很高不攀的事情。实际上,除了ISS的官方的业余无线电活动(ARISS)外,还有不少给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使用的卫星一直在围绕着地球运转,在地面上使用一些简单的设备就有希望通过这些卫星上的中继器,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2009年底,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基地通过一箭双星的方式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业余通信卫星希望一号(HO-68),期望通过中国自己的业余通信卫星在太空中传递自己的声音成为我计划进行卫星通信试验的一个动因。遗憾的是,在准备这次通联试验时,我们才发现,希望一号从今年一月底开始就因为一些设备故障无法打开各转发器,仅存留一个等幅电报(CW)的发射器不断发出表示“我在这里”的信标。所以,通过希望一号传递信息已经变得不可能,只能尝试接收来自它的信标。作为替换方案,我们选择了另外两颗国外的卫星SO-50AO-27做为进行语音通信试验的目标。

通过卫星的调频(FM)转发器进行语音通信,其实跟在地面上通过中继台进行语音通信非常相似:无线电台把信号通过上行频率发送给中继台,中继台接收到信号后进行放大并重新在下行频率上发送出去。由于中继台的天线能力、高度和功率通常都会大于一般的移动电台,所以可以起到扩大通信范围的作用。卫星通信,就是让卫星充当中继台的角色,把地面发送给卫星的信号,重新转发回地面,以达到地面直接通信较难达到的更大的覆盖范围。

当然卫星通信与地面中继台通信也还是存在一些不同的地方:

1) 时间窗口:业余通信卫星很多为低轨道卫星,绕地周期很短,所以对于一个特定的地点来说,卫星每次经过上空的时间都很有限,只有几分钟到十多分钟时间。必须提前计算好卫星通过的时间和角度,并抓紧分分秒秒,才能完成一次通联。

2) 飞行轨迹:如果使用八木天线等定向性非常强的天线,必须在卫星飞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天线的角度对准卫星,才能保证通信的正常进行,所以必须提前知道卫星飞过上空时的轨迹。同时,如果飞行轨迹的仰角过低(贴近地平线),而通信地点不是在高山上,则可能会由于建筑物的遮挡而导致通信比较困难。

3) 多普勒效应:由于卫星与地球间存在较高的相对速度,在卫星接近和飞离时都会出现多普勒效应,导致频率飘移,所以在通信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接收发射频率才能补偿多普勒效应,达到较好的通信效果。

4) 转发器工作状态:卫星上的转发器受到电力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有可能不是一直可用的,所以在进行卫星通联前需要预先了解卫星过顶时转发器是否正在工作。对于有些卫星(比如SO-50),还需要通过向它发送特定的亚音信号,才能在一个时间段内激活它的转发器。这些都是要在做准备工作时所关注的。

要获知卫星飞过所在地上空的时间和轨迹,需要进行对于普通人来说非常复杂的天文计算,好在有很多软件可以帮我们来完成这样的计算,GNOME Predict就是Linux下的这类软件。通过在软件中载入卫星轨道根数(开普勒参数)和所在地坐标,就可以算出卫星后面的经过时间和轨迹。在Windows下,可以使用Orbitron软件,功能更为强大。使用这类软件时,一定要确认把软件中的卫星轨道参数更新到最新的数据,不然就会得出错误的结果。也有一些网站会提供在线的跟踪和预测数据,临时需要查阅的时候也很方便。

Linux下的卫星跟踪软件,HO-68正在经过南京上空

Linux下的卫星跟踪软件,HO-68正在经过南京上空

我们所有的通信设备是仅仅是两个手持电台(俗称“对讲机”):YAESU FT-60R加上0.4米长的UV双段橡胶天线和Kenwood G71A加上新买的U段7单元V段4单元的八木天线,两个电台的最大发射功率都不到5W。另外,我们还用手机和GPS用来获得精确的时间、位置和角度信息。

Kenwood G71A和UV双段八木天线

Kenwood G71A和UV双段八木天线

星期六晚上在仙林某学校的教学楼楼顶进行了第一次试验,首先是尝试抄收希望一号HO-68的信标信号。首次试验免不了有点手忙脚乱,不过还是非常顺利的在两个电台上都抄收到了来自太空的信号:一阵“噗噗”的声音。因为希望一号的信标信号是不到200mW的CW信号,而我们没有用于抄收CW信号的设备,只能用调频设备去接收这个信号,CW信号经过调频设备“错误”的解调后,就只能得到一串“噗噗”的噪音,而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嘀嘀“的电报声。这些“噗噗”声按Morse码解码后就得到了希望一号信标的内容,包含它的呼号BJ1SA,遥测信号起止符XW XW和相关遥测数据。

一段完整的希望一号HO-68信标录音(有剪辑):

继续尝试通过SO-50进行语音转发,虽然我们有两个电台,但由于只有一个“牛”天线,所以很难进行有效的通联。不过我还是抱着“侥幸”心理通过我的FT-60R加上橡胶天线进行了一次呼叫,G71A上抄收到了这个信号!虽然信号非常的微弱几乎被淹没在噪音中难以辨识,但是我们的声音的确是变成电波实实在在的去天空转了圈又回到了地球上,心情非常激动。不过这也就是我们这天在SO-50上的唯一收获了。

有了周六的基础,周日下午我、BG4KKS和BG4XPH一同再次试验SO-50和AO-27时就显得更加信心十足。成果也很不错,在SO-50上,我们抄收了若干日本业余电台的通联过程,不过由于信道很繁忙,我们没有机会插入呼叫。在AO-27上,我们成功完成了与泰国电台HS35NP的通联,信号55(语音清晰,信号强度中等),并联络上了沈阳的BG2TOS。

卫星飞得很快,每次有效通联试验的时间也非常短暂,前后准备和等待了一天多时间,实际能说上话的时间也就不足5分钟,颇是意犹味尽。在一个电话就能打遍全球的年代,业余无线电通信这种古老而又“高科技”技术显得很没有性价比。然而无线电运动的魅力也许也就在于每次你想说话时,不知道能不能说得成,也不知道会跟谁说上话。期待下次卫星通联试验。

除了完成了卫星通联试验,周日早上在栖霞山上还完成了数次UV段的远距离通信,这天的信号传播很给力,我们成功联络了南京、仪征、常州、无锡、芜湖、宜兴和南通等地的电台,收获颇丰。其中与南通的直频通信(不通过中继)直线距离达到了190公里,打破了我所参与过的通信试验中黄山到芜湖直频149公里的小小记录。

在即将结束一天活动前,我们在仙林的亚东城某高楼顶还第一次观测到了国际空间站(ISS)飞过南京上空的景象,它的亮度很高,所以用肉眼就可以轻松观测。唯一的重点是你得知道它会在这个时候飞过你的上空,并且最好知道经过的轨迹,这样才会比较容易在天空中找到它。怎么才能知道这些信息?请参考本文第十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