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英文标点规则

今天看《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时(第二版英文版第25页),看到了一个以前不知道的现象:在英文中,规定大部分标点符号必须写在引号里的里面,即使这在逻辑上是不正确的。比如:

In our example, argv[0] would point to the string “cp.”

事实上,放在引号中的只应该是”cp”这两个字符,句号其实是句子的结束,但按照英文的规定不能写成… the string “cp”.这在科技书籍中还真是个不小的问题,难怪作者为此专门做了注释。随便翻看了其它几本英文书,证实了这个事实。

装了一下MINIX 3

日子一天天过,但写论文的日子似乎总是有点单调,虽然是时间紧任务重,但对于我来说一天只做一件事(还不是很兴趣的事)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总是在写论文之余找到“味精”来点缀一下生活、改善一下口味,写Blog也许也是这些“味精”的一部分。

前面复习操作系统时让我对原本已经忘记多年的Linux产生了兴趣,复习编译原理时为了试用LEX和YACC(Bison)而又一次体验了Linux更 让我对开源的产品产生了热情,所以就决定有机会重新认识和使用一下Linux。今天整理电子书时看到《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又让我想起了MINIX系 统,我打算我的Linux学习之旅从MINIX开始。

三年前曾经在VMWare上装过MINIX 2,应该说是费了一些周折,今天去MINIX网站看了一下,发现MINIX已经发展到了第3版,官方网站宣称,第3版的MINIX不再像前两版那样面向教 学,而是开始向一个完善可靠安全的小型操作系统发展,包括目标成为“一百美元笔记本”(http://laptop.media.mit.edu/)的操作系统。为此,犹豫了一下到底是下载第二版还是用最新第三版,看到最新版的《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vig.prenhall.com/catalog/academic/product/0,1144,0131429388,00.html)就是用第三版作为例子,就不再犹豫,决定还是赶一下时髦。

安装光盘镜像包括源代码只有区区12M的大小,很快就下载完毕,用VMWare加载光盘镜像后就可以顺利的安装了,比起第二版来确实方便了不少。安装的 过程也非常简单,光盘启动后其实就是已经进入了光盘上的MINIX系统,用root登录后运行setup脚本就可以把MINIX安装到硬盘上。由于是在虚 拟机上安装,原本最为复杂的硬盘分区的工作也变得异常的简单,用自动就可以了。很快的,在一系列的回车和确认后,MINIX就顺利的安装到的硬盘上。

重启后进入硬盘上的MINIX系统,感觉就是一个最小化的Linux系统,在bin目录中提供了一些最简单的工具。随便试了一下,发现有vi编辑器,但 没有Emacs,有cc编译器和make,但没有g++。惊讶的发现居然网络是自动配置好了的(用了VMWare的Bridge模式的网络,局域网中有 DHCP服务器),可以用ping检测网络通断情况,还可以用ftp下载文件,但ftp工作好像不是很稳定,不知是什么原因。按照安装手册的说明,我成功 的编译了用于测试系统是否正常的程序,不过由于测试需要的时间太长,就没去完成全部的测试。

唯一的郁闷之处是没能成功的把光驱挂载上,实在是对MINIX的设备管理方式还不太熟悉,慢慢学习了再试吧。今天还随便看了几个源码文件,似乎可读性尚可,打算慢慢的把MINIX的源代码攻克下来,不过这一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啦。

今天查资料时由于一段时间无法连上Google,所以试用了一下Yahoo!和Microsoft Live的搜索,Yahoo!的搜索没有给我带来什么惊喜,但Live的搜索确实还让我惊奇了一下,Live的搜索是不分页的,随着你往下滚动鼠标,搜索 结果就会源源不断的出现,显然是AJAX的典型运用啦,不过这不是什么太惊讶的地方,毕竟现在用AJAX技术的网站也越来越多了,惊讶的是Live搜索居 然找到了为数不少的与我想要的内容相关的而Baidu和Yahoo!包括Google都没有搜到过的信息,令我对Live的搜索能力刮目相看,看来微软想要进入搜索领域确实也还是有一些资本的。

遭遇foobar SDK

前几天已经说了新版的foobar 0.9给我们带来的“惊喜”是插件的大幅减少,于是就只能自己一个个插件的去寻找,好不容易搞定了Column UI,却再也找不到对wma文件的支持插件了,据说原先0.8的wma插件的作者已经停止为foobar开始插件了。找各种插件时,找到了一个可以在 MSN Messenger签名中显示正在播放的曲目的插件,试用了一下,发现对MSN Live Messenger 8支持有BUG。

不经意间,发现这个插件的源代码只有区区155行,无非就是给MSN的一个隐藏窗口发一个WM_COPYDATA消息,太小case了,萌发了自己修改一下 插件的想法。下载foobar SDK没有给我造成什么麻烦,但没想到编译这么一个小小插件却是如此困难:用Visual Studio .NET 2003根本没有办法编译foobar 0.9的SDK,一些模板的实例化有问题!以前编译0.8的SDK没有问题啊~

无奈中只能去 Hydrogenaudio的论坛找答案,找到的答案让我一惊:只能用VS2005才能编译……真没想到老外也这么赶时髦。看看SDK的代码,发现里面有 一些比较花哨的模板的用法,估计就是这些模板导致了VS2003无法正常的编译。现在我显然是没有时间再去安装VS2005来编译这个小小的插件了,于是 大家应该会在我的MSN签名中看到”- 歌曲名”这样型式的签名了,“艺术家”字段显示不了,所以就只留下了歌曲名字和前面的“-”分隔符。只能先凑合一下。

综观foobar的历史,似乎每一次的重大版本更新都导致了插件版本的不兼容和SDK的更新,也许是foobar的作者仗着强大的支持的力量而进行的“敢做敢为”吧,也许这也 是foobar打算以后在1.0正式推出之际让foobar真正成为一个完美的播放器而在兼容性和优化架构上的一个决择吧。很多程序员都有追求完美的偏执 精神,Peter Pawlowski也许也不例外,我们感谢这些程序员,有了他们,我们才有了类似于TeX、Emacs、foobar这样越来越多的优秀软件。

准备移师MSN Space

CSDN的Blog系统实在是不敢恭维,界面比较粗糙也就算了,但是功能上也有不少瑕疵,比如上传图片的功能就能不正常的使用。很早就有想法要改用MSN的Blog,但在学校不用代理无法登陆MSN的网站,所以就一直没有换过来。后来发现MSN Blog可以通过邮件的方式来发布文章,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于是决定换用MSN的试试。近期就保证CSDN Blog和MSN Space同步更新吧,用一段时间看看再决定到底用哪边。其实最好的方法还是自己做个Blog系统,即使功能不强也应该是最可以满足自己需要的,唉,没时间,以后有机会吧。

MSN Space的网址:http://spaces.msn.com/lifanxi  

MSN Space的RSS通告地址:http://spaces.msn.com/lifanxi/feed.rss

试试用电子邮件发布MSN Space文章

测试一下,用电子邮件发文章是不是好使。

顺便补充一下前一篇文章的容:

在CSDN的Blog地址:http://blog.csdn.net/lifanxi

在CSDN的Blog的RSS地址:http://blog.csdn.net/lifanxi/Rss.aspx

目前个人域名http://lifanxi.yeah.net仍然指向CSDN的Blog,过几天考虑做一个自动路径选择的功能。

最后再测试一下可不可以通过邮件发布图片:)

测试图片

测试图片